• 学院新闻

    Nanhai Buddhism Academy

    姚仁喜:建筑需要讲故事

  • 来源:南海佛学院时间:2017-04-22浏览:

  • 导言:南海佛学院校区规划和建筑设计由国际著名建筑大师姚仁喜先生精心打造,将为世人展示一个不一样的南海佛学院,接下来的系列将对姚仁喜先生本人及其作品进行介绍。

     

    建筑大师姚仁喜

                  ——建筑需要讲故事

    建筑大师姚仁喜,大元建筑工场的创始人,台湾建筑界的领军人物,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建筑系,以构筑文化建筑及心灵场域响誉国际。


    建筑大师——姚仁喜

    从业至今三十余载,大师的建筑始终充满理性与感性的交织,每一处空间的营造都包含着丰富的空间体验与情感。大师表示,相由心生,外象和内在息息相关,设计并不是扁平化的呈现,每个地区区域的特色需要更独特彰显。大师擅长将人文与历史观点融入建筑空间设计,将神态迥别、各臻其极的建筑作品与其深湛的禅学思想呈现在独特的在地文化与场域精神中,利用建筑元素掌握流动的人类情感,以戏剧化的空间营造诗意满盈的精神场所。

    大师对于建筑的关怀体现于四点:第一,建筑的在地性,体现建筑的地点精神;第二,对手工制作的重视;第三,强调建筑与历史、文化的关系;第四,不要忘记我们所有做的这些东西,其实是一个幻象,是一场游戏而已。


    一、建筑是人类情感的容器

    大师的作品横跨各种建筑类型,近年来知名的文化建筑项目有兰阳博物馆、乌镇剧院、农禅寺水月道场、法鼓山文理学院、故宫南院等。乌镇剧院与水月道场荣获2013世界建筑奖。美国建筑师协会在授予姚仁喜“荣誉院士”的典礼上高度盛赞他的设计精神:“利用建筑元素的创作,具体掌握了人类情感与生命状态、文化语境与历史涵构、场所精神与人性尺度,充分彰显了他的人文精神。他以来自东方的美学与心灵的涵养,以素材、造型与自然光的交互辉映,加上高度的创意与专业的执行力,建筑因而盈溢诗意。”


    兰阳博物馆

    农禅寺和乌镇剧院则可视为大师蓄积多年能量,将中国文化融入现代建筑的尝试,选择王大闳的写意路数,用现代建筑的手法与工法重现中国文化的抽象“氛围”而非具体“形象”。围绕着场景和气氛把必须要有的支持性的空间做出来,传达情境,带着这样的思考,大师设计了法鼓山农禅寺的水月道场。大师组过乐团、学拍电影、写剧本,艺术上的修养让他更懂得营造空间的“戏剧性”,让建筑“说故事”,明白建筑不只是钢筋水泥,更是创造包容各种活动的“容器”。

     

    二、对大自然谦虚一点

    大师学佛,也翻译过不少佛学著作。佛教讲的智慧和自由的状态,对建筑创造同样有用,自由不是外在的,而是没有造作,内在的无拘无束自在创作的状态。大师相信“人的任何努力,都敌不过大自然”,因此其作品经常会绕开几棵树,顺应一面山。“堂奥”是常挂在嘴边的两个字。“堂奥”指的是建筑主体,“堂”是敞开大门时,即刻可见之景象,代表明白具体的面向;“奥”则指隐藏于大门之后,无法当下见到之处,代表隐晦、抽象的面向,例如非实质的光影、气流或空间等等。建筑虽然是利用钢材、砖瓦、木石、玻璃进行的构筑游戏,却能创造触动人心的空间,并能进一步深入探索不可言传的文化、精神和意涵。


    台湾高铁新竹站

    设计台湾高铁新竹站,大师想到了一张微微折起的名片。设计的法鼓大学,坐在教室里,外面的树林、山峦尽入眼帘,大学建成后,设计师自己都想去当学生。如今已经成为地标的兰阳博物馆—一栋得遍各大奖项的建筑,完工后竟然成了热门景点,光门票收入就可以打平开支。至于游客经常探访的“水月道场”,更是“姚氏想象”的小宇宙爆发。道场建成后,法师们常跟他抱怨,说清净之地来了很多游客。


    台湾法鼓文理学院